《小窗幽记·集醒篇第一》1.62【原文】进善言,受善言,如两来船,则相接耳。【白话】所谓善言,比如“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此身未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等等,这些都是善言。善言之所以称之为善言,既不是客套,也不是没有根据的空穴来风,而是经过许多代人深入检验和反复验证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传承下来的经典。比如有朋友在微信里告诉我们说近来心情郁闷、情绪烦躁,其实就是求求你、帮帮我的意思,这个时候,把“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传递给他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为被需要是幸福,能够真正帮助到有缘人,心情是温暖的。在适当的情景下,我们把善言及时说给有缘人听,让有缘人能够把善言懂进去;在适当的情景下,有缘人把善言及时说给我们听,让我们能够把善言懂进去;这样的交流是有质量的交流,这样的沟通有利于共同成长。就像两只船,你来我往,乘风破浪往前航行,都能够克服阻力和障碍,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注】1.进,【说文】登也。【玉篇】升也。【广韵】前也。【礼·曲礼】遭先生于道,趋而进。【表记】君子三揖而进。【注】人之相见,三揖三让,以升宾阶。【书·盘庚】乃登进厥民。【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韵】荐也。【礼·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又【正韵】效也。【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注】自勉强也。【易·干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又近也。【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 又进士。【礼·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注】进士,可进而受爵禄也。 又特进。【后汉·和帝纪】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注】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 又与餕同。【礼·祭统】百官进彻之。【注】进同餕。 又【字汇补】与尽同。【列子·黄帝篇】竭聪明,进智力。 又通作荐。【列子·汤问篇】穆王荐之,张注荐当作进。 又【集韵】徐刃切【正韵】齐进切。並与赆同。会礼也。【前汉·高帝纪】萧何为主吏主进。【注】主赋敛礼钱也。师古曰:进本作赆,声转为进。 又叶资辛切,音津。【扬子·太玄经】阳引而进,物出溱溱。2.善言,①有益之言;好话。《孟子·离娄下》:“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方今天子仁圣……乐善言如不得闻。”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万岁》:“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子瑜到彼,须用善言求吾弟。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惧之,切宜仔细。”②法家亦以特指儒家的仁义之言。《韩非子·饬令》:“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③善于言谈,巧于言辞。《老子》:“善言,无瑕谪。”《庄子·徐无鬼》:“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史记·五帝本纪》:“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张守节 正义:“共工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3.受,【说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既济】实受其福。【诗·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适之法观禅师铭】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又容纳也。【论语】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许侯切。○按受字《韵书》无去声。又叶音暑。【张衡·诮靑衣赋】晏婴洁志,不顾景女。乃隽不疑,奉霍不受。【韵会】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4.来,至也,还也,及也。【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又【公羊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登来之也。【注】登读为得,齐人谓求得为登来。 又玄孙之子曰来孙。 又麦名。【诗·周颂】贻我来牟。【前汉·刘向传】作饴我厘麰。亦作䅘。 又呼也。【周礼·春官】大祝来瞽令臯舞。 又姓。 又【集韵】洛代切,音赉。抚其至日来。【孟子】放勋曰:劳之来之。 又叶邻奚切,音离。【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素问】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守内,病安从来。 又叶郞狄切,音力。【诗·小雅】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叶下服。【大雅】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又叶落盖切,音赖。【屈原·离骚】因气变而遂会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又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赋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5.相接,交接,相交;连续;连接。《礼记·聘义》:“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相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及云之论机,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友于耳。”《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卫文公毁远远相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